正文

峨眉山导游词讲解八百字(峨眉山景点导游词700字)

  

  《千年菩提路》,用纪录片的方式讲述佛教在中国20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那些历史上最经典的佛教圣地,那些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高僧大德,那些穿越千年至今依然震撼着我们的精彩瞬间,在这部纪录片里一一呈现。

《千年菩提路》33峨眉山(上)

  《千年菩提路》34峨眉山(下)

  千年菩提路字幕版45集全·第三十四集《峨眉山(下)》解说词

  钟声唤醒了整座山,山水树木,山里生活和修行的人们,唤醒了一切有情众生。现在的峨眉山,大大小小的比丘和比丘尼寺院三十多座,从山脚到山顶,它们分布在峨眉山的各个角落。目前有近四百位僧人在峨眉山修行和学习,同时也为来往的香客答疑解惑。

  在伏虎寺出家的比丘尼真然每天做完早课,就来到这座珍贵的塔前做清洁,开始她在寺院的工作。

  (我外婆是信仰佛教的,她是很正信的那种,不是一般的信仰,我家有很多佛教方面的书籍,我觉得这些书籍里面都透着我在其他学科里面找不到的一种智慧,我觉得从宗教意义来说呢,佛教的智慧更是一种博大精深吧,所以我就愿意把我自己奉献到佛教里面。)

  这里有令人心驰神往的风景,一花一草是风景,穿着打扮是风景,风情婉转的成都化是风景,时尚精致并不乏闲情逸致的慢生活,也是不多见的风景。

  三十三岁的马达是一个证券交易所的经济分析师,金融市场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瞬息万变的行情变化,意味着财富的得失。和许许多多生活在城市的青年一样,工作的压力需要每个人自己去承受。每当夜幕降临,经过了一天喧闹繁忙的工作,成都人喜欢以这样的休闲方式来排遣和释放压力,独步天下的茶馆文化俨然形成了这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标志之一。

  马达的妻子杨丽,是自由职业者,这几年一直在家炒股,在旁人的眼中,他们与当今中国的许多白领一族并无二致,但他们自己却有着一份独特的生活,他们俩养了一只会说话的鹩哥,鹩哥的名字叫亲亲。

  真然高中毕业以后,因为对佛学的崇敬,毅然选择了剃度出家的道路。出家后的真然考取了佛学院,对佛教经典《华严经》进行了系统学习,并取得了佛学硕士学位。回到峨眉山伏虎寺后,真然更加投入于佛教的学习中。她的愿望是希望通过自己学到的知识,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佛教的关怀。

  也许是离成都的文殊院不远,五年前,马达和杨丽在偶然的一次烧香许愿过后,也许是佛缘的关系,让他们聆听到了佛法的声音。

  大家在学佛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这个观念,佛法是干什么的,我个人的看法是:佛教是研究人的,研究人性的,要把人性研究透了,看透了,并且最后要想办法解决这个人性的问题。成佛是干什么,就是转变你的人性。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多少年来,一直为生活奔忙,难以放下匆忙的脚步,也没有时间认真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当有一个声音告诉他“学会放下,才会自在”的时候,马达和杨丽决定去佛法里找寻生命的答案。

  峨眉山距离成都不远,对于已经皈依佛教的马达夫妇来说,到峨眉山不仅可以学习佛法,还可放松身心,因此一旦有了空闲,他们就收拾行装到峨眉山的寺院小住一段时间。

  出成都,往北一百五十多公里,便来到了峨眉山,马达夫妇和真然法师就结识在峨眉山下的伏虎寺。伏虎寺是峨眉山最神圣的寺庙之一,清朝康熙继位以后,曾秘密前往峨眉山伏虎寺,为探究父亲顺治皇帝遁入空门的谜底,康熙与伏虎寺结下了不解之缘。密林中的伏虎寺终年绿荫掩映,纤尘不染,在探访完伏虎寺之后,康熙皇帝亲题“离垢园”。

  在伏虎寺里,马达夫妇从真言法师这里第一次听到了普贤行愿品。

峨眉山导游词讲解八百字(峨眉山景点导游词700字)

  (我觉得现代人要学会的方法,就是要释放自己的压力,不管怎么学佛,不管多少年,烦恼还是你的烦恼,你没有学习到佛法的精髓,就是智慧的话,去解决和对症你这个烦恼的话,你就不能真正的得到欢喜心,可是这个欢喜心,它是从平常心来的,而平常心是一颗无所求的心,就像世俗所说的人到无求品自高,平常心也就是一颗知足的心。)

  在真然法师的建议下,马达夫妇决定去参拜峨眉山的各个寺院,去了解普贤菩萨思想的真谛。

  “如月印千江,一勺一渧,无不见月,似春来大地,一草一木,莫不逢春”天上有一个月亮,无论是江河、湖泽,还是一滴水珠,都有了无数个月亮。它们都缘自同一个月亮,却又化身千万,为人世带来光明。春天来了,一草一木都沐浴其中,哪怕是一株小小的野草,这是形容普贤菩萨随缘感化无处不在。

  马达和杨丽来到了位于峨眉山凤凰坪下的报国寺,寺院建立于明朝万历年间,原是山中第一大寺。在这里,他们聆听法师阐释普贤十愿的意义。

  (普贤十大愿就告诉了我们成佛的一个历程,一者礼敬诸佛;我们很多时候要想别人能够尊重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可是我们有多少时候去尊重他人呢,那我们所谈的佛,佛在哪里,佛就在人世间,我们所有的众生皆是佛。二者称赞如来,就是赞扬他人。第三是广修供养,那么从佛教的角度来说,为什么我们要供养?娑婆世界当中,我们不知道谁是菩萨,谁是罗汉,谁是众生,但更不谁是佛,因为我们被无悯所蒙蔽,造了这么多烦恼所遮蔽,正因为如此,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们才广修供养——普通供养。无论他是菩萨也好,罗汉也好,还是佛也好,还是众生也好,我们都有一个平等的心去面对。)

  清音阁,寺庙虽小,但因为地势险要,依山势而建,又有山水环绕,被誉为峨眉山自然风景最美的一座寺院。来到这里,潺潺流水声不绝于耳,让人充分感受到自然之美。

  听了法师的解释,马达和杨丽了解到有情众生所有的烦恼和痛苦都缘于贪、嗔、痴,佛法以戒、定、慧来对峙众生的贪、嗔、痴。只有深刻的反省、忏悔,才能真正的改过、自省。

  (我们有固执,非常坚固的这种我见和我执,我们不正确的知见,都是我们的业障,这个业障存在了。这个障碍,所谓业力的障碍,这个障碍存在,就像高速公路不通畅一样,不能有序的进行,所以说忏悔业障是一个前提。)

  在对寺院探访的过程中,马达和杨丽还知道了普贤行愿的第五愿,随喜功德,就是说一个信佛的人看到别人做了有功德的好事,不但不会心生嫉妒,反而就像自己做了好事一样欢喜,不止自己心生欢喜,还要努力去成就那些做功德好事的人。忏悔业障是认识自己的罪过,并发誓改正;随喜功德是认识别人的善,并由衷认同,都是通过行为和实践对自己心灵的净化。

  (我们学佛的话,就要学它的大德、智慧,这种大智慧所流露出来的是一种大爱、博爱,不是小小的带有执著心的爱。因为我觉得如果我们不明白身边的真意去生活的话,就是物质再丰裕,但我们自己还是觉得有空虚的一个层面,那就是精神上的。)

  普贤行愿,行之所以难,是因为难在坚定的信念上,同时也难在正确的认识上。世间生活因为无常而变化万千,因为有我执,会常生妄念,但若有坚定的信念,那难行也能行。

  来到峨眉山六大古寺之一的万年寺,马达和杨丽听法师讲解了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的含义,就是在每个人的生活中,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和思想传播佛法,弘扬佛法。

  普贤行愿的第九大愿恒顺众生,充分体现了佛教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对于一切众生,不管差别,都要如敬父母,如奉师长,令众生欢喜也就是令如来欢喜。

  (我们现在呢,已经到达了金顶,在普贤菩萨的十大愿里面,最后一愿就是我们要普皆回向,为什么要普皆回向呢,因为我们要发普贤菩萨这样的大愿,把我们所有的功德都回向给天下的芸芸众生,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成佛,这样子就能够脱离烦恼,证得真实的如来智慧。修行过程当中,回向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它也体现了我们的慈悲精神,因为有了大的慈悲,才有大的智慧,智慧和心性都是从慈悲中来。)

峨眉山导游词讲解八百字(峨眉山景点导游词700字)

  最后,来到位于峨眉山脚下的大佛禅院,原名大佛寺,它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七年。几百年来,几经战争洗礼,大佛寺已无昔日的辉煌。1996年,大佛寺改名为大佛禅院,开始重建。整个禅院的布局分为三个部分,北为朝拜区,中为园林区,南为文化教育区。按照佛教佛、法、僧的理念,大佛禅院正好比是普贤菩萨道场的“脚”,是“僧”的象征,因此也是弘扬佛教文化和培养人才的中心。

  在永寿方丈引导下,马达和杨丽参观了这座弘伟的禅院。

  (峨眉山永寿大和尚:我们这个大雄宝殿呢,在佛教里面是最高规格的殿堂建筑。这个普贤殿呢,因为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普贤殿,它就是我们整个大佛禅院建筑群这个坐标的交汇点。它这个建筑的造型,从外边来看,就是普贤菩萨的帽子。为什么建这么大一个寺院,就是把它作为教育和文化的平台。从内部大抓教育,就是培养一批跨时代的有正知正见,有正信正行的新一代佛教人才,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需要加大对在家两众佛弟子的培训,所以要做到这些,我们不管办教育也好,大办培训也好,最终它的落脚点、关注点就是对人类、对大众的心灵关怀和终极关怀。)

  有的人舍小爱为大爱,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佛教事业,正所谓修行无处不在,有的人带着一颗修习、精进的心,回到那个原本属于他们的生活。他们会有所不同吗?生活会因此而改变吗?也许我们不知道答案,但生活会随着时间的移动,把谜底写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现在在他们周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习佛法,有时间坐在一起交流心得,成了他们生活的常态。

  在佛教的智慧里,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悟到了什么?我们知道在这个日益喧嚣和多元化的时代和世界中,还有这样一种人,还有这样一种方式,在寻求正知、正见、正信与正行,去叩开通向自在和无碍的大门。

  

  佛教电视剧《百年虚云》 20(视频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