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升平署旧址

升平署旧址位于南长街南口路西。清代掌管宫廷戏曲演出活动的机构,称南府,始于康熙年间。南府隶属内务府,曾收罗民间艺人,教习年轻太监和艺人子弟以为宫廷应承演出。

 

 
乾隆时,南府规模较前扩大,道光七年(1827),将十番学并入中和乐内,增设档案房,改升平署旧址南府为升平署,仍主持宫内演出事务。直到宣统三年(1911),历时162年。乾隆十六年(1751),选征苏州籍艺人进宫当差,命名为外学,令住景山,仍属南府管辖。原习艺太监命名为内学。
 
内外学的人数都在1000以上,所唱为昆、弋腔。宫内演戏,先由升平署缮写进呈皇太后,皇帝阅览的"安殿戏单",上列演出地点、日期、开戏时间、剧目及主要演员。最有名的剧目有《升平宝筏》(全部《西游记》)、《鼎峙春秋》(《三国志》)、《忠义璇图》(全部《水浒》)、《劝善金科》(目连救母)、《昭代箫韶》(《杨家将》故事)、《征西异传》(《薛丁山征西》)等,共计二、三十种。
 
道光七年(1827),将外学撤销,艺人俱回原籍。又将十番学并入中和乐内,增设档案房,改南府为升平署,仍主持宫内演出事务。嗣后又兼管召选宫外艺人进宫当差演戏或充作教习的事务,直到宣统三年 (1911),历时162年。
 
升平署旧址署珍藏的剧本、档案、戏衣、道具、剧照等,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内。升平署旧址包括今北京六中和二十八中校舍。升平署戏楼院是保存较好的一组建筑物,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这座戏楼院是一组四合院,内有北向戏楼一座,四合院北房前出轩,适合观赏演出。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升平署旧址文化底蕴很浓厚,当看到老墙瓦,门前的石墩子还听着一些老人在给我们讲解过去的故事的时候,也许这一切的一切都会让人感觉到非常的震撼,极富历史感,让人不禁想起了过往这个城市发生的历史。
 
在这里可以让人感觉到历史、古老、沧海桑田,遥远的过去总能惹人遐思,希望能穿梭时空去看看古老的痕迹,是否像今日的如此。
安阳旅游网www.ayhll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