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安殿遗址

金中都是金朝都城。天辅六年(1122),金与北宋联兵攻辽,金军陷辽南京析津府(今北京),按原订协议交归宋朝,宋改名为燕山府。不久金兵又侵宋占燕山府,改称燕京,先后设置枢密院和行台尚书省。

 

 
金海陵王完颜亮天德三年(1151)四月,下诏自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子)迁都燕京,削上京之号。任命尚书右丞张浩、燕京留守、大名尹卢彦伦等负责燕京城的扩建与宫室的营造。
 
金中都宫殿:是中国金代主要都城中都的宫殿。宫城在皇城后部,位当中都中心正门(应天门)是凹字形平面宫阙。门内沿中轴线自南而北过大安门,为大安殿,仁政殿两组殿庭,期间隔以横向过院,由此横院向东向西可能有横街通向宫城的东西门。
 
金中都宫殿平面示意图:宫前广场平面呈丁字形,自皇城正门(宣阳门)起,向北过鸭子桥分为三条大道,中位御道,两旁隔水沟和岸柳为左右道。大道东西为长廊。
 
长廊南起鸭子桥北的文武两楼,向北延伸,东西各立3门通衙暑和太庙,至应天门前向东,西转折过宫城的左,右掖门止。文武楼和桥提示了广场的起点,纵向广场有很强的指向性,低平的长廊是高大宫阙的陪衬,广场北端转为横向也加强了宫阙的气势。
 
纪念阙主体结构为青铜材质,遍布斑驳的铜锈,透着历史的沧桑感。宣武区文委主任许立仁告诉记者,阙是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专用建筑物,具有装饰和象征的作用。这次兴建的纪念阙高12米,由四根方柱撑起整体结构,取“天圆地方,维系中央,四季平安”等寓意。
 
在纪念阙东南西北四个朝向,分别有四个金代文物铜坐龙的仿制品。铜坐龙是金代皇室的御用器物,象征着吉祥。阙的顶部采用的是中国传统建筑斗拱造型。纪念阙占地约760平方米,基座上镌刻着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撰写的《北京建都记》。在基座周边的花岗岩地面上,还刻有金中都城址平面图及其与元明清北京城位置对照图。
 
安阳旅游网www.ayhllm.com